不知不觉2023年也马上要过完了,各家体检中心都开始忙碌起来了,年终有非常大的体检大军来临,随着现在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追求也远不止之前那么简单了,一旦体检报告出现一点点问题,就会非常的担心和害怕,这不*近我就频繁收到拿着体检报告来咨询的朋友。今天我们简单说一下关于体检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检查,关于动脉硬化的一些小知识。
应该有不少人是在体检中心经历过这种机器的检测的,这台机器所对应的报告就是第二张图片,这就是很多体检中心在对人群体检时经常使用的检查手段,通过动脉硬化检测仪进行检测,那么动脉硬化这个词还会经常出现在B超、CT等这些检查里面。那么究竟什么是动脉硬化呢?为什么会有动脉硬化呢?动脉硬化会有哪些危害呢?我们一个个来解答。
首先老规矩写在前面,普及一点基础知识(觉得枯燥的可以直接看后面两个)动脉硬化仪测量范围:
0.什么是动脉?
这个问题如果是理科出生的应该不会太陌生,所谓动脉是指将血液由心脏运送至身体各处(送血出心)的血管,动脉内部的压力都较大,血流速度较快。与之对应的是静脉,我们平常测血压都是动脉血压,打针输液、抽血(动脉血气什么的除外)都是用的静脉。动脉根据粗细不同也会分成大动脉、中动脉等。
因为今天需要说的是动脉硬化,所以必不可少的要看看动脉结构。
感觉抽象的可以想象一下家里过冬时候的放在外边的水管,一根水管外面先包点稻草,*外面再包一层布(没见过的当我没说)。我们的动脉硬化的发病基础离不开血管本身的结构。
我们之前有说过的一个非常危险的疾病叫主动脉夹层,要想理解这个病也需要从这张图去思考一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先预习一下)。
简单介绍点背景,现在开始正文:
1.什么是动脉硬化?动脉硬化仪参考值动脉硬化仪校准模块
其实按照我们有医学背景的来说,动脉硬化实际上是一个病理学概念,是很多疾病的一个病理过程,动脉硬化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指的是以动脉壁增厚、变硬、弹性减弱为特点的一类动脉系统疾病(想象一下水管,时间长了,老化了,变硬了等等)。我们说的非常多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中等动脉多),其中*常听说的是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中风等)。动脉硬化除了上述这种还包括了动脉中层的硬化,细动脉的硬化。后文主要阐述的为为动脉粥样硬化。
2.为什么会发生有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这个问题的理解主要在于这个粥样,展开来说就是动脉的内膜(前面说的基础知识部分知识)形成了粥一样的斑块(粥样斑块),这种改变会导致血管变硬、血管弹性变差、斑块向管腔内部生长会导致管腔狭窄。具体斑块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很复杂,其中机制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的清楚点,感兴趣的可以评论区见。
虽然里面很多机制很复杂,但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大家应当早已耳熟能详,包括了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还有遗传因素、性别及年龄等。吸烟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高血压病人血压高对血管壁的冲击更大也容易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一些血脂的成分会参与斑块形成,特别是LDL(血脂报告里面的低密度脂蛋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的因素。遗传背景告诉我们家族中有相关病史更应该保持警惕和关注,性别年龄这方面有一个点需要引起重视,女性在绝经之后,因为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3.危害?
上述的文章中已经表达过了,动脉的粥样硬化会引起血管变硬、血管弹性变差、斑块向管腔内部生长会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再次想象一下老化的水管。具体到危害,我们先回顾一下基础知识,动脉是送血离心的,动脉负责带给各个器官新鲜的血液(内含氧气、营养成分等),动脉发生狭窄、闭塞,那么对应的器官就会缺血,缺氧引起不同疾病。因为动脉分布于全身,对应的供应心脏的动脉狭窄就会引起心绞痛,大脑的动脉狭窄、闭塞会引起TIA、脑梗等疾病、下肢动脉的闭塞会引起下载的疼痛、麻木等等。
这里引入一个概念叫梗死,梗死其实就是动脉闭塞引起来的缺血坏死,所以上述的供应心脏的血管粥样硬化甚至于闭塞就会导致心脏组织出现梗死,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梗,大脑或者颈部的血管闭塞引起的大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即为脑梗死,所以这些疾病本质上是血管病变所引起。动脉狭窄、闭塞导致的供血减少是一种情况,血管变硬,弹性变差再加上不断的血流冲击,就会导致局部的血管壁膨出,形成动脉瘤(并不是常说的实体瘤,可以想象一下轮胎鼓包),一旦血流冲破就会造成大出血,这个动脉瘤可以生长在腹部也可以是脑部,很多脑出血病人后续的检查就会证实与动脉瘤破裂有关,同时还有绕不开的动脉夹层形成。
对于就诊人群来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各个系统疾病会去到很多不同的临床科室,上述的冠心病会去到心内科,脑梗、颈动脉粥样硬化会去到神经内科、下肢动脉闭塞引会去到血管外科等等。对于大部分体检的健康人员来说一个检查能说明什么呢?对于体检面对的动脉硬化,首先需要及时咨询医生,需要综合去考虑和分析,需不需要治疗和干预更是需要结合病人实际情况来看。但是无论是否有这类问题,上述说的危险因素(上文自行翻阅)需要及时控制和干预,定期体检,有不舒服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yhjcy.cn/pp/270.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网站客服人员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