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痰浊血瘀是血脂异常发生的主要中医病机,祛除痰浊,就能畅通血管,不仅能降血脂,还能防控动脉硬化、斑块,进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那么痰浊到底是什么,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中医认为,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为膏脂。膏脂是人体正常津液的一部分,是五谷津液凝聚而成的精微营养物质,随血而循脉上下,运行全身以濡养五脏百骸。
凡事物极必反。膏脂多了后,多余的膏脂不能正常输布全身,或多余脂质排泄不及,停留在血脉内或皮下,膏肓就会形成具有危害性的病理产物,称之为痰浊。
痰浊源于脾胃虚弱
人体的精微营养物质靠脾胃运化,可当这些精微物质,让脾胃无力运化,就沉浸在血管内,聚而为痰,浸淫血脉,时间久了,血液运行不畅,氧化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则发为动脉粥样硬化,时间再久点,便会形成斑块,随时有脱落的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是什么导致人体的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了呢?
1.高热量食物伤脾
患者本身脾胃虚弱,或长期(过量)食用高油高热量食物,超出了脾胃运化能力,就会导致水谷精微物质输布失常,血管内就会产生痰浊。
2.情志伤脾
受愤怒、忧思等不良情绪刺激,容易导致肝气郁结,出现气机不畅,脾胃的升降有赖于肝气升降,所以当不良情绪刺激,脾胃受到牵连,引起运化失常,导致精微不能布达,气血浊逆,郁结成膏脂,聚集体内。
3.运动不足伤脾
《素问 宣明五气论》记载: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伤气则气虚,气不化津,津停为脂。伤肉则脾虚,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湿浊停于体内,化生脂浊。现代人,缺少运动也是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痰浊血瘀后,人体会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1.中医认为,肥人多脂,肥人多湿。痰浊血瘀的人体型多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
2.痰浊阻塞脉道,容易出现肢体困重,乏力困倦,嗜睡,大便干或黏滞不爽等症状。
3.痰浊停于经络,会阻碍气血运行不畅,人体就容易出现肢体麻木,甚至偏瘫中风等症状。
4.痰浊痹阻于胸中,影响气机的升降,则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心悸等不良症状。
5.痰浊阻于脑络,则容易出现头痛、头昏、眩晕等症状。
解决痰浊,吃上下功夫
想要远离脾虚,一要吃好,二要规律运动,三要保持乐观心态。作为脾胃虚弱的罪魁祸首“不会吃”,解决它,中医有好办法。
好的药膳既能发挥出药物的降血脂功效,又能够充养脾胃,补益后天之根本,还能减轻药物的峻烈之性。下面介绍针对脾胃虚弱引起的高血脂,给出几道药膳,方便大家日常食用。
健脾调脂粥:
可以吃山楂小米粥、木耳香菇粥、薏仁玉米粥。
健脾调脂菜:
常吃蒸木耳、香菇炒芹菜、洋葱炒木耳、海带炒芹菜、山药红薯赤豆羹、海带木耳汤、鲫鱼山楂萝卜汤。
健脾调脂茶:
常饮陈皮茶、山楂茶。
这几种健脾调脂药膳中的薏苡仁、赤豆健脾祛湿,陈皮理气化痰,山楂活血化瘀消积食,芹菜、大蒜、香菇、黑木耳、海带等均具有很好的改善血脂的作用。
脾胃虚弱易生痰湿,日常生活中健脾,食疗可以坚持下去,但食疗作用有限,一旦发现血脂控制不佳,就要启动药物治疗方案,比如临床常用的抗氧化剂普罗布考片,不仅能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稳定斑块,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作用,长期使用,帮助维持血脂稳定,远离心脑血管疾病。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yhjcy.cn/cj/254.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网站客服人员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